原标题:腾冲:党建有温度 致富有力度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腾冲市采取“组织引领、政府主导、产业带动”措施,不断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三个组织化程度,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组织引领,旧貌换新颜
为让搬迁群众快速适应新生活,腾冲市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采取“党支部 党员 农户”模式,把涉及搬迁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安置点临时党支部16个。支部党员负责监督安置点工程建设质量、协调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提出的困难问题。同时,组织搬迁农户结成建设互助小组,自愿换工,集体劳动,共同完成建新房、搬新家、拆旧房。充分发挥搬迁党员带头作用,引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积极搬迁,全市3504户搬迁户现已全部搬迁入住。
在安置点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治理,推动搬迁群众移风易俗,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全市4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涉及党员443名,共成立党支部31个,其中:新成立23个,整村搬迁等原因保留8个。搬迁点党员4名及以上的均已成立党支部,3人及以下的均就近编入迁入地党组织,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活动场所44个,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党员学习教育、村民民主议事、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同时,在搬迁安置点推广“1 1 n”农村末梢治理模式,4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59个自管组。在村民自管组下成立妇女小组、青年小组、治保小组、文明理事会、老年协会、文艺队等群众组织,真正实现变“1人管”为“多人共管”,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形成“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的治理格局。让支部“唱主角”,让自管组“做主力”,让村民“当主体”,切实推进“微治理”,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着力解决农村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政府主导,就业多元化
通过“攻、守、帮、转、促”不断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以稳就业促稳增收,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化就业机制,做到“应培尽培、应转尽转”。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社会保险等政策,兜牢兜实就业增收保障网。
整合各方力量,重点摸排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就业愿望,建立数据档案,量身定制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措施,帮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全市共有劳动力340116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8508人),累计就业259535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9726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69.19%。
紧盯这部分就业困难群体,提升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与市内外用工集中企业的信息对接和劳务合作,强化品牌培训和有组织劳务输出,坚持内外并重、多措并举,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全年计划新开发不少于10000个就业岗位,让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确保脱贫家庭不因疫情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目前全市已完成开发7471个就业岗位。
根据培训需求,迅速组织开展培训,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地点,“理论 实操”确保培训实效,认真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后的就业岗位推荐和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共培训478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77人次。
采取“点对点、一站式”一车一方案有序组织集中返岗用工,所需费用由市级财政给予保障,严格执行《腾冲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实施方案》有关奖励政策,对到省外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给予资金奖励。截至目前,全市有组织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5480人,其中“点对点”输送到省外转移就业19批910人。
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协助企业稳步复工复产,逐步提升就业吸纳能力,鼓励辖区内企业开发新岗位增加就业,在稳定用工的基础上,鼓励优先聘用本地劳务人员;推进扶贫车间建设,调动已认定的7个就业扶贫车间就近就地吸纳就业人员;对创业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降低或减免创业者场地租金等费用的,按照创业载体降低或减免场地租金等费用的50%,给予一次性奖补;用好“腾冲市招聘网”公众号,让更多劳动者及时获取劳务信息,积极引导劳动力就业,全面提升全市就业率。目前已发布各类招聘信息9期,拟招聘5115人。
产业带动,走上致富路
先后出台了《腾冲市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腾冲市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腾冲市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快产业发展。
深入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行动,以户为基础选择1个主导产业,以村为单位选择1至3个扶贫重点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现扶贫产业对贫困村覆盖率100%,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100%,其中种植业带动18508户69821人,养殖业带动10081户4073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各项产业获得年度人均纯收入3749元。
持续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植扶持工作,使之成为带动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的主导力量。共培育涉农龙头企业8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56个,种植养殖专业大户1981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333户45692人增收脱贫,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户数的93. 5%。
在16个乡镇实施30个资产收益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3477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160户4421人。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全市3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26个以上,1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6个。(誊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