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咖啡红了 | 科技赋能“生产红”
近年来,我市围绕品种精品化、基地生态化、产业聚集化、发展品牌化的目标,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咖啡企业乘势而上,狠抓技术改造、品牌创建、质量监管,实现由“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从“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今天《咖啡红了》系列报道推出第三集。
“张工,这台设备是怎么做到精准度把控的?”
“我们这道工序是通过工业智能相机拍照的形式来把控物料的精准度,精准度几乎可以达到100%。”
这两天,在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的咖啡生产车间里,技改团队正在对新引进的自动化装箱码垛系统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
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副经理 曾洲:“这套设备是我们公司出资350万量身定制的,它通过机器人控制,达到分拣装箱智能化,设备投入使用后,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标准化,同时降低出错率。”
作为首家入驻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园的企业,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借助产业聚集发展的优势,在迅速扩大产能的基础上,狠抓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品牌打造,着力建设一流咖啡企业。
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竹:“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技改团队,两年期间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在我们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很多重要的技术革新,在我们的烘焙,特别是筛选,还有分装环节都引进了国际上很先进的设备,今年12月我们还会引进一条现在最先进的挂耳咖啡自动化分装线,引进以后可以把我们挂耳咖啡的产能提升一倍以上,今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完成2.5亿元。”
在云南咖蒙实业有限公司的咖啡车间里,同样是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总经理王立军正在指导员工进行新研发参数的标准检查,他告诉记者,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得益于好政策的支持。
云南咖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立军:“我们2022年的10月搬到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园,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优惠以及支持下,给了标准化厂房10580平方米,给了三年的免租政策,水电路气开通的支持,搬过来之后,我们的销量增加了10倍,到了60万箱,产值从以前的2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将近3000万元。”
此外,我市还主动帮助企业解难题、闯市场,加快推动咖啡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这两天,云南景兰热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引进的两条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正马力全开,冲刺全年生产目标。
云南景兰热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黄伟:“第一条是冷萃生产线,第二条是冻干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的提升,增加了我们产品的品质,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从原来的普通提取到现在的低温萃取和冷冻干燥技术,更有效地还原了咖啡本身的味道,还原率能达到97%以上,去年1月到10月份销售额在5800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大概提升了20%到30%,在6800万元到7500万元左右。”
截至去年底,我市咖啡种植面积13.65万亩,产量2.26万吨,咖啡综合产值59.76亿元,较同期增长62.5%。保山咖啡产业发展呈现出精品率、精深加工率、龙头企业、庄园建设、知名产品、科技创新“六个全省第一”的特点,为聚力打造保山小粒咖啡金字招牌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文黔星 林玲 彭芮莹 李杰 叶进勇)